-
中国为什么“爆买”日本工业机器人
关键字: 工业机器人爆买日本工业机器人爆买机器人【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日前,日经中文网报道,由于中国国内劳动力短缺和人工费上涨等原因,中国企业正在“爆买”工业机器人。在此背景下,日本工厂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综合制造商发那科将投资约630亿日元在茨城县筑西市新建工业机器人工厂,以满足中国对工业机器人不断增长的需求。
虽然这则新闻确实折射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一定程度上需要从国外进口,但片面的选择性报道很容易对大众造成误解,进而低估中国机器人技术和民用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实力。
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长大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渐改变,以及年轻人学历的提升和思维观念的改变,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工作岗位对年轻人不再有吸引力。比如最近媒体报道的深圳三和,部分年轻人工作薪水日结,并流连于网吧。即便富士康在当地招工,而且富士康工资稳定、缴纳五险一金、工作强度也不是最大,但很多“三和人”厌恶在工厂里干活。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对企业来说,用机器人去取代人,也是经济实惠的举措。而如果不引进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在制造一线使用机器人的中国国内的零部件加工企业也表示,“人工费逐年上涨,但机器人只要买一次就能用10年”。
瑞士自动化巨头ABB的中国机器人业务负责人李刚也指出:除了中国的人工费暴涨之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高学历化的影响,中国年轻人对危险和单调的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
因此,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国民生育观念的转变,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热衷于到富士康这类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工作。中国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逐年扩大已经是大趋势。
在2015年,中国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量约6.85万台。在2016年,中国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量约9.2万台。可以看出,从2015年到2016年,中国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量增长了约34%。在2017年,中国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量预计约为11.5万台。
正是中国有如此强劲的市场需求量,加上欧美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增量相对中国市场显得偏低,而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因为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得企业用机器人替代工人的意愿不如中国企业来的强,这些因素都使中国成为全球潜力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国产机器人产量逐年增大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工厂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综合制造商发那科将投资约630亿日元新建工业机器人工厂。新工厂投入运行后,发那科的整体月产能将提高至目前的1.5倍,至9千台......发那科将来还会继续扩大产能,整体月产能则将增至1.1万台。
中国媒体在引用日媒的报道后,又冠以“中国爆买工业机器人”的标题,很容易让读者造成误解,进而低估中国机器人技术和民用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实力。
事实上,中国国产机器人的产量是逐年上升的,仅仅是在产业规模和中高端民用工业机器人领域技不如人。
在2013年,中国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销量不到1万台。在2014年,中国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6万台。在2015年,中国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2.2万台。在2016年,中国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3.5万台。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的销量是逐渐增长的。而且2016年的销量是2013年的3倍有余。
因此,中国并非无法制造工业机器人,只是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存在小而散的问题,还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很多企业是跟风投资进入机器人行业,有从政策和股市中套利的嫌疑。
在中高端工业机器人方面,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还无法与外资品牌相匹敌。相对较复杂的多关节机器人市场,国外公司占据国内大半市场份额;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10%左右。
在关键零件上,国内厂商也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国内企业采购国外关键零部件的价格是高于国外本土企业的采购价格的,这导致中国机器人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难度相当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中国脱贫标准“低于全球标准”?全国政协回应 评论 129长沙警方还原货拉拉事件经过 评论 1331“球王”贝利接种中国疫苗:令人难忘的一天 评论 104缅甸警方释放511名抗议者 评论 185“只有我们和中国做到了” 评论 353最新闻 Hot
-
“我们尝到了被中国主导的滋味”
-
为对抗中国,美国要借印度在亚洲搞“疫苗外交”
-
荷兰又有新冠检测站爆炸,警方称是蓄意袭击
-
华春莹:他们一次次推迟访问,因为不敢看
-
19年来首次!德舰也要来凑热闹
-
“中国疫苗风靡全球大部分地区”,美媒酸了
-
这次,BBC道歉了
-
“除中国之外的唯一”,土耳其这么解释
-
被问“美国是否应明确出手协防台湾?”他这么说
-
“中国忙着造专利、搞研发,美国却在混日子”
-
“美国深陷中东泥潭,中国会开心”
-
日学者:特朗普只谈钱,但拜登撮合日韩对抗中国却要“讲情怀”
-
钓鱼岛问题美方“嘴瓢”改口后,日防相:我懂的
-
美贸易报告:将用“所有可用工具”应对中国
-
“懂小姐”有了新工作
-
“特斯拉来印度吧,我们比中国便宜”
-